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旨在创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城镇化,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城市建设项目。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关注城市绿化和空气质量,还包括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低碳交通系统和可持续建筑等多方面。
未来,生态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综合性和系统性,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助力城市资源的高效管理和环境监测,实现精细化运营。同时,公众参与和社区共治将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跨学科合作和国际合作也将推动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024年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全面解析了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市场规模、需求动态及价格趋势,深入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关系与竞争格局变化。报告对生态城市规划细分市场进行精准划分,结合重点企业研究,揭示了品牌影响力与市场集中度的现状,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竞争态势洞察。同时,报告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技术发展路径及消费者需求演变,科学预测了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针对潜在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报告为生态城市规划企业与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市场分析与决策支持,助力把握行业机遇,优化战略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综述
1.1 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相关概念界定
1.1.1 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概念
(1)“生态城市”
(2)“普世城”
(3)“健康城市”
(4)“山水城市”
(5)“生态园林城市”
(6)“绿色城市”
(7)“低碳城市”
1.1.2 与生态规划相关的概念
(1)“城市规划”
(2)“生态规划”
(3)“生态设计”
(4)“生态城市规划”
1.2 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1.2.1 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
(1)生态学原理
(2)循环经济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2)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3)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1.2.3 中国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朴素生态思想
阅读全文:https://www.20087.com/M_QiTa/80/ShengTaiChengShiGuiHuaSh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2)国内关于城市生态的研究
1.3 生态城市规划流程、内容和建设目标
1.3.1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1)复合生态原则
(2)社会生态原则
(3)经济生态原则
(4)自然生态原则
1.3.2 生态城市规划的程序
1.3.3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1)生态要素的调查
(2)生态分析与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6)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3.4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1)经济持续高效
(2)社会发展文明
(3)环境协调健康
(4)文化生态和谐
1.4 生态城市的系统特征与功能
1.4.1 生态城市的系统特征
(1)整体性
(2)高效性
(3)多样性
(4)低碳性
(5)可持续性
(6)和谐性
1.4.2 生态城市的功能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2)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3)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流
第二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环境
2.1 政治环境分析
2.1.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与中国的承诺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京都议定书》
(3)“巴厘岛路线图”
(4)《哥本哈根协议》
2.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2 经济环境分析
2.2.1 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势
2.2.2 中国公共事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2.2.3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2.3 社会环境分析
2.3.1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1)中国城镇化现状分析
(2)中国城镇化率预测
2.3.2 中国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现状
2.4 政策环境分析
2.4.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立法现状
2.4.2 中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2.4.3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
(1)《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
(2)《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4 China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Survey and Market Prospect Analysis Report
(3)《国家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纲要》
(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5-2020)》
(5)《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6)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
2.5 技术环境分析
2.5.1 新技术在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1)“3S”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2)计算机数字化模拟技术
2.5.2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
(1)清洁生产技术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4)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5)绿色建筑技术
2.6 行业环境分析
2.6.1 资源、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状况
2.6.2 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
3.1 基于单一系统方法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1.1 流程一体化:基础设施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1)整合需求和供给:考虑效率和节约问题
(2)资源循环使用:回收二次资源价值
(3)全方位流向的分布式系统:节点和网络发挥最大作用
(4)多功能性:利用同一空间和结构服务于不同终端
3.1.2 布局与流程一体化: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
(1)城市布局与土地的的使用
(2)绿色基础设施:自然系统和构筑系统一体化
(3)搭配布置:利用新建筑及路权有利的选址和位置
3.1.3 采用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1)有序化:分阶段投资获得系统整体协调性
(2)可行化:制度政策,实施不同类型的一体化战略
(3)协调:采用手段涉及多方面
(4)统一:政策与规划目标和战略方针相统一
3.1.4 现有地区的改造和再开发
3.2 基于空间层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2.1 区域-城市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城市总体生态格局的主要内容
(2)城市总体生态格局的调控途径
(3)区域-城市级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3.2.2 片区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片区级的城市生态设计的内容
(2)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4)案例分析——宜兴城市设计
3.2.3 地段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地段级的城市生态设计的内容
(2)地段级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生态策略
(4)地段级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3.3 基于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3.1 湿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湿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2)湿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湿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3.3.2 干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干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2)干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干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3.3.3 冬冷夏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2024年版中國生態城市規劃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1)冬冷夏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2)冬冷夏热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冬冷夏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3.3.4 寒冷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1)寒冷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
(2)寒冷地区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
(3)寒冷地区的城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3.3.5 基于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的总结
第四章 全球主要国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4.1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
4.1.1 政府导向性模式
4.1.2 科技先导型模式
4.1.3 项目带动型模式
4.1.4 交通引导型模式
4.1.5 组织驱动型模式
4.1.6 城乡互动型模式
4.2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2.1 美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源
4.2.2 美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2.3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发展规划
(2)开发控制
4.2.4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克利夫兰市规划建设案例
4.2.5 美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3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3.1 德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3.2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3.3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4.3.4 德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4 法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4.1 法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4.2 法国生态城市项目的确定与评估指标
4.4.3 法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安排
4.4.4 法国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马斯达尔生态城
4.4.5 法国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5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5.1 瑞典生态城市发展概述
4.5.2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5.3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哈马碧”生态城
4.5.4 瑞典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6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6.1 挪威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6.2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6.3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奥斯陆市
4.6.4 挪威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7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7.1 日本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7.2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7.3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北九州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4.7.4 日本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8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8.1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8.2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8.3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怀阿拉(Whyalla)
4.8.4 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9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2024 Nian Ban ZhongGuo Sheng Tai Cheng Shi Gui Hua HangYe FaZhan XianZhuang DiaoYan Ji ShiChang QianJing FenXi BaoGao
4.9.1 巴西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9.2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9.3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与案例分析
4.9.4 巴西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10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4.10.1 新加坡生态城市发展的立法与政策
4.10.2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4.10.3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市政工程设施设置特点
4.10.4 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的经验借鉴
4.11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经验借鉴
4.11.1 以法律体系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
4.11.2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
4.11.3 以资源的集约循环使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效率
4.11.4 以具体项目推动阶段性目标的实质发展
4.11.5 以绿色技术保障城市微观结构的功能提升
4.11.6 以环境教育和制度建设保障居民的参与和监督
第五章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5.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评价模型
5.1.1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5.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5.1.3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5.1.4 生态足迹法
5.2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国际指标体系
5.2.1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2.2 主要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国际指标体系
(1)联合国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世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4)世界保护同盟的可持续性晴雨表指标体系
5.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进展与评价指标体系
5.3.1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2050年)》
(1)生态示范区的内涵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
(3)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
(4)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类型与任务
(5)生态示范区的分区建设任务
5.3.2 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方案
(1)“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实施方案
(2)“国家生态县”评价指标
(3)“国家生态市”评价指标
(4)“国家生态省”建设指标
(5)国家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5.3.3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方案
(1)“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2)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5.3.4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案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3)“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5.3.5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方案
(1)“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
(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体系
(3)“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进展与成效
5.3.6 试点城(镇)建设方案
(1)低碳生态试点城(镇)评价标准
(2)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建设进展与成效
5.3.7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
2024年版中国生態都市計画業界の発展現状調査研究及び市場見通し分析報告
(1)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构建
(2)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
5.3.8 其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1)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
(2)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体系
(4)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
(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第六章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域发展分析
6.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状况
6.1.1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情况
(1)正在形成生态城市建设的潮流
(2)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
(3)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城市
6.1.2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总结
6.2 珠三角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6.2.1 珠三角地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1)《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2)《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3)《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6)《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
(7)《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
(8)《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5-2020年)》
(9)广东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
6.2.2 深圳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分析
(1)深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
(2)深圳生态市建设进展分析
(3)深圳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4)深圳生态市建设成效分析
(5)深圳市总体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