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航空运输业:复苏加速,绿色智能新突破

市场调研网 > > [图文] 航空运输业:复苏加速,绿色智能新突破 410879

[图文] 航空运输业:复苏加速,绿色智能新突破

市场调研网  2025-03-27 16:15  字号:

  摘要:航空业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国民经济的关键战略产业,在经历疫情冲击后已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2024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同比增长10.4%,其中国际客运量增长13.6%,亚太地区以26%的增速成为全球增长引擎;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7.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行业正加速向智慧化、绿色化方向转型,C919客机商业..

  航空运输业是指以航空器为载体,提供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属于交通运输业的高端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定义,航空运输可分为商业航空运输(定期航班和不定期航班)、通用航空(公务飞行、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和航空作业三大类。从运输范围看,又可划分为国际航空运输和国内航空运输两大板块。

  航空业具有鲜明的高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和高风险特征,是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航空业高度集成了材料科学、动力工程、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另一方面,航空运输对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安全标准要求极高,需要持续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同时,航空业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油价波动、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因素影响显著,运营风险突出。

  2024年,全球航空业迎来全面复苏。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全球航空客运量(按收入客公里RPK计算)同比增长10.4%,其中国际客运量增长13.6%,创历史新高;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同比增长11.3%,同样刷新纪录。中国民航局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0%、17.9%和22.1%,复苏势头强劲。

  一、全球航空市场现状分析

  1、国际航空运输全面复苏

  2024年标志着全球航空业从疫情冲击中实现全面复苏的关键一年。国际航协报告显示,全球航空公司运力同比增长8.7%,平均客座率升至创纪录的83.5%,显著高于2023年的82.2%。从区域表现看,复苏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增长引擎,国际客运量同比飙升26%,远超其他地区。中国市场的快速恢复是主要驱动力,2024年中国出入境航班恢复至2019年的87%,远超国外航司57.6%的恢复率。

  北美市场保持稳健,国际客运量增长约8.5%。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如达美航空、美联航等股价表现亮眼,反映出投资者信心恢复。

  欧洲市场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增速为7.2%,略低于预期。但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短途航线上的表现突出。

  中东地区凭借其枢纽优势,国际客运量增长9.7%,迪拜、多哈等枢纽机场吞吐量已超疫情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同样表现强劲,需求同比增长11.3%,超过2021年记录。亚太地区货运增速达14.5%,北美和欧洲分别为6.6%和11.2%。航空货运的强劲增长反映了全球供应链调整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持续需求。

  2、行业财务表现改善

  随着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回升,全球航空业财务状况显著改善。国际航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达到9650亿美元,同比增长6.2%;行业净利润为315亿美元,虽较2023年有所下降(主要因油价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但整体盈利能力已基本恢复。

  从细分市场看,客运收入仍是航空业主要来源,占总收入的约80%。商务旅行恢复慢于休闲旅行,导致高端舱位收入占比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货运收入占比维持在12-15%的高位,显著高于疫情前的约10%,成为重要的利润缓冲。

  表:2024年全球主要区域航空市场表现对

区域国际客运量增长国内客运量增长货运量增长客座率主要驱动因素
亚太26.0%12.3%(中国)14.5%82.1%中国复苏、区域旅游开放
北美8.5%5.2%6.6%85.3%国内需求稳定、商务旅行恢复
欧洲7.2%4.8%11.2%84.7%短途旅游、低成本航空
中东9.7%-9.9%81.5%枢纽中转、长途航线恢复
拉美6.8%7.1%8.3%83.2%区域互联、美国连接

  数据来源: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2024年报告

  二、中国航空市场深度剖析

  1、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航空市场在2024年表现出色,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2024年全行业完成:

  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5.0%,较2019年增长8.3%;

  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同比增长17.9%,较2019年增长10.7%;

  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同比增长22.1%,较2019年增长26.4%。

  日均旅客运输量超过200万人次,其中大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成都天府机场超过5000万人次,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2月国内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达12062班次,同比增长4.48%,较2019年同期增长5.80%,表明运力已全面恢复并超越疫情前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中国民航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0亿元,连续第五年超过千亿规模。截至2024年底,全国运输机场总量达到263个,总设计容量超过15亿人次,覆盖了92%的地级行政单元。多个枢纽机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

  北京大兴机场:启动二期扩建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第四跑道;

  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将建成全球领先的航空枢纽;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进入关键阶段,未来将形成5条跑道运营格局;

  成都天府机场:二期工程启动,将进一步提升西部航空枢纽能级。

  机场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千万级机场平均靠桥率达83.93%,航班正常率保持较高水平,青岛胶东机场放行正常率排名第一,三亚凤凰机场取消率最低。

  3、国际航线恢复与市场竞争

  中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恢复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中国国际航班总量达402,000班次,恢复至2019年的87%,远高于国外航司57.6%的恢复率。国内航司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59.1%提升至68.5%,反映出中国航空公司的网络布局和运营能力优势。

  从航空公司表现看:

  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合计占据国际航班市场57.9%的份额,较2019年小幅下降2个百分点;

  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和吉祥航空等中型航司增长显著,航班量已超2019年水平;

  东方航空在国际/地区航线运力投放上领先行业;

  海南航空在航班正常率方面保持优势。

  热门国际航线中,上海浦东至大阪关西线表现突出,反映出中日商务和旅游往来的快速恢复。随着签证便利化政策推进和出入境需求释放,预计2025年中国国际航班量将进一步恢复,有望达到68.5万班次,约为2019年的88%。

  三、航空产业链结构分析

  1、上游:航空制造与供应链

  航空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飞机制造、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全球分工的特点。2024年,全球航空制造业持续复苏:

  波音和空客:两家巨头合计交付商用飞机超过1400架,但仍面临供应链瓶颈,导致部分订单交付延迟;

  中国商飞:C919客机商业运营首年运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标志着中国大飞机产业迈入新阶段;

  发动机制造:CFM国际(GE与赛峰合资)、普惠和罗罗等公司加速推进新一代节能发动机研发;

  航电系统:霍尼韦尔、泰雷兹等企业加强与中国厂商合作,推动本土化生产。

  中国航空制造短板加快补齐,2024年国产民机事业实现系列突破。新型航空器量产推进顺利,未来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望下降。同时,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注册无人机达204.9万架,持有合格证的无人机运营企业超1.7万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2、中游:航空运输运营

  中游航空运输运营是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客运航空、货运航空和通用航空三大板块。2024年中国航空运营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市场集中度:七大航空集团(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厦航、深航、川航)占据约85%的市场份额;

  商业模式分化:全服务航空与低成本航空并行发展,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低成本航司市场份额提升至约12%;

  货运航空崛起:顺丰航空、中国货运航空等专业货运公司扩大机队规模,跨境电商推动航空货运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航油成本约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30-40%。中智林指出,2024年,随着航空运输量增加,中国航煤消费量稳步增长。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和哈尔滨石化在黑龙江地区首次开展保税航煤业务,西北销售航煤销量同比提升10.7%,创历史新高。

  3、下游:航空服务与支持

  下游环节包括机场运营、分销渠道、维修保障和培训服务等支持性产业。2024年发展亮点包括:

  机场商业:随着客流恢复,机场零售、餐饮等非航收入占比回升至约40%;

  分销渠道:航空公司加强直销渠道建设,官网和移动端直销比例提升至约35%;

  MRO市场:飞机维修、检修市场稳步增长,中国本土维修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培训体系:飞行模拟器数量增加,飞行员培训能力增强。

  数字化技术在下游环节应用广泛,值机、安检、行李追踪等流程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AI技术在航班调度、价格预测、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四、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绿色航空技术突破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航空业重要方向。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每吨公里油耗较2005年下降14.3%,机场平均每客二氧化碳排放较基线下降60.5%。2024年主要技术进展包括: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全球SAF产量增加,中国推动生物航煤产业化应用,但成本仍是推广障碍;

  电动垂直起降(eVTOL):多家中国企业开展eVTOL飞行器研发,部分产品进入适航认证阶段;

  氢能飞机:空客宣布2035年推出氢能客机,中国商飞启动氢能技术预研;

  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C919等机型上扩大应用比例,减重效果显著。

  国际航协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航空业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与可预测性,以支持行业减排目标的实现。

  2、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航空业运营模式和服务体验:

  智能运营:AI算法应用于航班调度、机组排班、动态定价等环节,提升运营效率;

  旅客服务:人脸识别、无感通关等技术普及,北京、上海等枢纽机场”无纸化”乘机率达80%以上;

  预测性维护:基于大数据的飞机健康管理系统减少非计划停场时间;

  空中互联:5G地空通信技术试验取得进展,提升客舱网络体验。

  中国民航加快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计划到2025年形成全要素、全场景、全链条的数字化运行体系。航空公司纷纷加大IT投入,数字化转型支出占营收比例提升至约2.5%。

  3、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进程

  C919客机是近年来中国航空制造业最重要的突破。2024年,C919商业运营取得以下进展:

  交付规模:累计交付客户飞机超过30架,主要用户为东航、国航和南航;

  航线网络:执飞北京-上海、成都-上海等商务干线,累计运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运行表现:平均日利用率达6.5小时,签派可靠率约98.5%,接近国际同类机型水平;

  订单储备:国内外订单总数超1000架,为后续量产奠定基础。

  ARJ21支线客机同样取得进展,累计交付超过100架,开通航线300余条,成为支线航空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商飞已启动C929宽体客机详细设计,预计2030年前后投入市场。

  五、行业挑战与发展前景

  1、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复苏态势良好,航空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关系紧张可能影响航线网络布局和市场需求,部分区域航空市场恢复受阻;

  供应链瓶颈:飞机制造商面临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供应延迟,影响运力增长计划;

  成本压力:航油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压航空公司利润空间,2024年行业净利润率仅约3.3%;

  减排压力:国际民航组织(ICAO)长期减排目标要求行业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技术路径和资金投入面临挑战;

  人才短缺:飞行员、机务人员等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尤其亚太地区需求缺口显著。

  2、市场前景预测

  基于当前发展态势,我们对2025年航空市场做出以下预测:

  全球市场:国际航协预计2025年全球航空业总收入将达1.007万亿美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旅客数量增至52亿人次,同比增长6.7%;行业利润预计为366亿美元;

  中国市场:旅客运输量有望达到8亿人次,其中国际航线加速恢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千亿规模,新增运输机场5-8个;C919交付量将达50架以上;

  亚太地位: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航空市场地位,中国旅客人数占比将超40%,区域航空枢纽竞争加剧;

  技术趋势:SAF使用比例提升至0.5-1%;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始商业示范运行;航空公司数字化投入增加15-20%。

  3、发展战略建议

  为推动中国航空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国际航空网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航空联通,提升枢纽机场中转能力,支持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

  加速绿色转型:制定SAF产业扶持政策,建设绿色机场示范项目,推动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

  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强航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适航审定体系,培育本土供应链;

  优化发展环境:简化行政审批,完善航权、时刻等资源分配机制,加强航空人才培养;

  创新商业模式:发展”航空+”生态,拓展货运物流、航空医疗、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市场调研网为您提供更多:

交通运输行业最新动态 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客车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轿车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 载货车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摩托车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监测及发展趋势

[图文] 航空运输业:复苏加速,绿色智能新突破

相关推荐

浏览记录

    热门搜索